香港资讯通:期油驚現「負油價」,港入油貴絕全球又關土地問題?
油價戰雖在減產協議下緩和,但原油價卻未止跌,紐約期油更出現歷史性的「負油價」。本港駕駛人士要求油公司減價之聲此起彼落,不少人抱怨油價加就快、減就慢。
車主:加快減慢無法即時受惠
原油價格大幅回落,車用燃油價格的減幅,總是被駕駛人士批評追不上。運輸業大嘆燃油成本重。有立法會議員要求燃油公司減價以及政府加強監管。環境局回覆,燃油產品的價格由市場釐定,今年油公司已最少減價10次,累計每公升減1.3元。
「以前生意好,有能力承受;現在生意只剩兩成,負擔就很重!」運輸業老闆林振源表示,旗下有旅遊巴和保姆車等30部車,每月油費高達30萬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學校停課,旅遊業進入冰河時期,只剩下公司客,接載上班族返工放工,每月的油費接近10萬元。他表示,有留意油價大戰消息,未明為何原油價暴跌,但入油費用始終未見顯著回落,「車主永遠無法即時受惠,一般最少滯後兩個月,減幅追不上,而且很快又回升!」另一位從事能源零件銷售的中小企老闆何志波,公司有七部營業車,每月油費開支約三萬元,疫情之下,生意下跌近兩成,但油費開支不變,利潤變相減少。
《大公報》比較美國和香港的汽油零售價格變幅,發現美國的跌幅每每大於香港(見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認為,多間油公司未有跟隨國際油價調整本地零售價,政府應盡快向油公司了解並協調油價問題;他同時要求政府敦促競委會,再次就油價展開調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建聯議員陳恒鑌表示,疫情打擊交通運輸業界,而油價下調幅度仍然較慢,要求油公司加速減價。
《大公報》本月三度向環境局查詢燃油價格事宜,面對紐約期油出現「負油價」,環境局昨日的最新回覆,自由市場經濟運作下,香港燃油產品的價格,一如其他消費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釐定。環境局又表示,今年截至4月8日,油公司共10次調整價格,其中九次下調,累積每公升減1.3元;政府會繼續監察油價的走勢,並敦促油公司當有空間時,盡快調低其零售價格,以減輕市民的負擔。
環境局強調,競委會於2017年發表的報告指出,並無發現反競爭行為的證據;分析亦顯示,汽油及柴油的價格調整沒有加快減慢。
地價貴油站日租高達八萬元
圖:中國石油去年十二月,以六點二億元投得九龍太子道東一幅油站地皮,租期二十一年,尚未投入運作,日租高達八萬元香港汽油價格貴絕全球。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急跌,市民對汽油價格未能大減感到不滿。《大公報》分析不同資料,發現兩項關乎政府的成本,即油稅和油站地價,都成油價高企的主因。有油公司新投得的油站,按批地價計,日租高達八萬元;每公升6.06元的油稅,佔零售價超過四成。
翻查紀錄,去年底政總署批出一幅位於九龍太子道東的地皮,面積約7790平方呎,由中石油以6.2億元投得,以批租21年計,即月租約246萬元,日租達8.09萬元,呎租315元,即達銅鑼灣恩平道或駱克道一帶級別的呎租。雖然政府多次強調這是自由市場,但在2014年,卻有油站地流標,當年一幅荔枝角道的油站用地在「不到價」下收回。
政府在2006年的油價報告反映,其實當時地價已佔每升1.02元的成本,而報告又提到,2003年投標的油站平均地價為7864萬元,即當年投地價計,平均日租只是1.02萬元。此後,投地價不斷提升,上述與太子道東的地皮同一時間批出的其餘4塊油站用地,21年租期的總價高達28.87億元。
目前全港181幅油站用地,當中絕大部分通過政府土地招標競投所得。事實上,競委會在2017年公布的研究報告提到,香港油站地價相當高昂,土地成本是東京的兩倍,接近倫敦的六倍。
環境局回覆《大公報》查詢,批地的價格反映市價,各地段有所不同,政府不會評論或揣測競投者對個別用途土地的出價決定,假若改變現行的安排,例如豁免地價或低於市值固定地價,不但會令政府收入減少,更是間接以公帑補貼個別行業的商業營運,對社會和市場都會造成影響。環境局續稱,從環保角度,以減免地價來降低汽油零售價,可能會與政府鼓勵市民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數目,從而減少污染的目標相違背;政府在釐定燃油稅稅率時,已小心平衡了稅收、環保、運輸,以及社會接受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
《大公報》向五間油公司查詢,包括四家在香港有油庫的油公司都有回應,其中蜆殼、埃索、加德士都異口同聲提到原油價和成品油價不能直接比較;四家公司同時亦一同提及到油站地租這個成本會影響零售價。
中石化又強調,顧客是中國石化的衣食父母,歡迎顧客持續監督油價的變化。中國石油截稿前尚未回覆。
燃油折扣五花八門格價難
圖:消委會早在二○一二年推出「油價計算機」手機應用程式,方便駕車人士格價車用燃油折扣五花八門,車主難以直接比較。《大公報》對比本月多個日子,發現平均而言,中石化汽油最便宜。
部分油公司的折扣方式複雜,以普通汽油為例,中石化直接按每公升牌價減3元;蜆殼、埃索、加德士用油卡普遍可減每升0.9元至1.6元不等,但特別日子可每升減2.4元。另外,埃索要再計算積分,因為每升汽油,可享10積分,滿1500積分,可兌換50元汽油。消委會回覆大公報查詢,2016年的報告中指出,油公司向消費者提供的折扣優惠非常複雜,容易令人產生混亂,除非消費者有留意各項宣傳細節,否則未必能享用較高的折扣,建議油公司直接下調牌價,取代繁複的優惠折扣。
《大公報》根據消委會的「油價計算機」,分析四月份不同日子的普通汽油價格。以本月16日為例,入油10公升,折扣後,平均每公升13.6至15.8元,中石化汽油最便宜,蜆殼汽油最昂貴;六日後,即昨天,價格未有明顯變動,每公升介乎13.64至15.74元,中石化同樣是最便宜,蜆殼汽油仍然最貴。
油庫地短缺難有新競爭者
圖:油公司難獲油庫用地,不能引入更多競爭者網上圖片有學者認為,便利其他油公司進入市場可有效增加競爭。不過,政府未有相關措施配合,特別是油庫問題,變相局限供應商數目。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要處理油價問題,可以是以自由的取態,即增加競爭;又或是管控的取態,即控制油價。在增加競爭方面,他說:「政府就要思考什麼公司加入市場,以及如何便利他們加入市場,例如配套方面。」
由於燃油屬危險品,在售賣和儲存都有嚴格管制,而政府批出多少油站以及油庫用地,會直接影響供應商數目。據早前競委會的油價調查報告透露,青衣油庫的業權由除中石油外的其餘四家油公司擁有,中石油只能向他們購買成品油後再以零售價轉售。若政府沒有措施令其他油公司可得到油庫用地,基本上難有新競爭者。
早於2002年,已有立法會議員向政府質詢,政府會否向新加入經營者提供土地興建儲油庫及油站。不過,上述競委會報告卻提到,油站數字由2005年起10年內,只有4.6%的少量增幅;油庫數字則沒有透露。麥萃才指,無法再建油庫下,政府可考慮如何令油站存更多油,以「分散存放」的手段解決問題。
注釋:本來轉載自大公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