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更多贴心服务,请登陆 /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0755-82177757

香港资讯通:化疫情為契機,建強大網上學習系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4-22

  圖:羅陸慧英(右)表示,學生和教師在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科技設施上有所提升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疫情下停課不停學,間接推動電子學習的發展。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發現,不同學校的中小學生,疫情前在數碼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有小學50%小三學生的數碼能力,較另一所中學75%中三學生的表現更佳。研究團隊認為,疫情下進行網課,有助提升師生使用數碼科技的技巧,建議疫情過後可利用社區資源,建立一個強大的網上學習支援系統。

  港大教育學院於2018至2019學年以能力測試和問卷方式向逾二千名小學三年級、中學一年級、三年級學生,及約360名老師進行調查,包括114間中學及18間小學,發現中小學生在數碼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包括中學三個Band(級別)的學校間,表現最好的學校中,超過75%學生的表現,優於表現最差的學校表現最好的25%學生;亦有學校的小三學生,有一半學生的能力,較另一所中學的75%中三學生的表現為佳。研究又指,近70%學生表示在學校學習時,每天使用數碼科技少於一小時,另有約40%學生表示會與父母討論互聯網使用和數碼安全問題。


  疫情前後學生數碼能力差異大
  帶領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電子學習只佔學校很小部分,疫情期間,網上電子學習卻成為學校教與學的唯一途徑,相信師生的數碼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她擔心之前的數碼鴻溝,會因着疫情期間網上學習經歷進一步擴闊而加劇,建議疫情過後學界可利用教育學院實習生、學校舊生等社區資源,建立一個強大的網上學習支援系統。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副校長文可為反映,疫情突顯到沒硬件配搭難以推動電子學習。潔心林炳炎中學校長劉瑤紅表示,以往不少學校只依靠幾名電腦科老師及技術員進行準備電子教學,建議教育局可按各學校的校本需要,協助選擇「學習管理系統」。

注釋:本來轉載自大公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香港读幼稚园|香港读小学|香港留学|香港特色培训班|香港回乡证|香港回港证|香港护照|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