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讯通:跨区生可抽签「回归」北区
跨区生可抽签「回归」北区
北区下学年欠缺1,400个小一学额,令不少家长担心子女须跨区上学。教育局昨日推出增班、加派、向大埔借位3招补足学额。当局又另设「回归机制」,让被派往大埔同时希望在本区上学的北区学生,以随机抽签形式重新分配至北区各所小学。不过,若400多位被派往大埔的学生全数「回归」,连同加派及叩门措施,北区小一每班人数随时激增11人,最严重会变成41人「超大班」,每班人数增幅高达37%至44%。有北区校长担心学生人数过多,影响教学质素,希望当局提供津贴及专业支持。
增班加派借位补足学额
面对下学年北区小一学额严重不足,教育局昨日宣布推出3项措施,以补足1,400个短缺学额,包括在北区加开14班小一,以提供400多个学额,其中9班由3所正在扩建的村校增设,另外5班则分别由5所小学加开。在此措施下,28所北区小学将合共有107班小一,每所学校最多会有6班小一。另当局会在每班加派5人,令小班由25人加至30人,原本30人的大班则加至35人,以提供535个学额,但北区小学亦将因此再无「小班教学」。
最后当局会向大埔借400多个学位,但考虑到部分北区家长希望让子女于原区上学,当局将设立「回归机制」,让他们选择重回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润雄指,当小一派位结果出炉后,被派往大埔上学的北区学童家长,可于一个星期的「冷静期」内,先去视察大埔的小学是否适合子女。假如最终家长还是希望子女于北区上学,就必须先放弃大埔学位,然后再透过随机抽签,平均分配至各所北区小学。
400生倘回归 每班或逼爆
换言之,北区小一在每班加派5人的情况下,如果400多位派往大埔的学生都决定「回归」,平均每班小一要再额外多收约4人,再加上2个叩门位,学生人数随时大增11人,令30人大班变成41人「超大班」;25人的小班亦会变成36人一班。
每班超30人 教局设津贴
对此,杨润雄表示机率不高,「400多个派往大埔的学生中,应会有跨境学生,不会全数是北区学生,所以不会所有人都回北区上学。我们预计,在最极端情况下,每班小一平均会有为36人(未计叩门位)」。
他又指,对于由每班25人加至30人的小学,教育局将会让学校增设1位助理小学学位教师。当每班超过30人时,局方将会对每位「超额学生」提供约30,000元津贴,学校可用津贴增聘教师,或用于其他支持措施上,以保证教学质素;另当局会增加视学次数。
校长盼供专业教学支持
北区小学校长会主席、上水惠州公立学校校长陈绍鸿表示,该校去年已把计算机室改建为小一班房,因应教育局最新措施,将会合并视觉艺术及常识课室,以再加设一班。他表示,除了忧虑「回归机制」造成混乱外,业界也担心增收学生过多,影响教学质素。业界希望当局除了提供津贴外,也提供专业教学支持,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