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讯通:扭转子女态度 靠「家庭魔术师」
扭转子女态度 靠「家庭魔术师」
记得多年前一名义工分享她的管教心得,当时她用「魔术师」来形容父母的角色,原因是家长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扭转子女对事物的看法。面对一件事情,家庭的气氛也会因为家长的心态而转变。
笔者记得多年前曾看过一出电影,名为《一个快乐的传说》。故事讲述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性格幽默的父亲不忍年仅5岁的儿子受惊,谎称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的种种规矩,以换取积分,目标是赢取最后大奖。
拒说「我没有心」 非拒绝道歉
故事或许有点夸张,却道出感人的亲子情,及父母的确能改变子女对事物的看法。现今的父母想尽办法给予子女最好的,若能培育孩子有一颗积极正面的心就最好不过了。我们未必天生有乐观的心态,但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可以取经自近年流行的正向心理学。另一方面,家长亦应该留意,自己有没有发出负面讯息,小孩子们会完全接收家长给他们的每字每句,且像海绵般吸收并按字面来理解。
记得多年前听见一位祖母教训4岁的外孙女,吃东西时不要用手,着她不要「落手落脚」。外孙女不明所以地响应:「我都无落脚。」又有一次笔者5岁的小儿子不小心碰到哥哥,我教他向哥哥道歉说:「对不起,我没有心的。」小儿不愿说,我以为他拒绝认错,原来他是不认同那句说话,他以为「我没有心」,是「我没有了心脏」的意思。
多少时候,我们只是习惯性地把从前听到、学到的方法,依样葫芦地传授给下一代,没有深究小朋友是如何理解我们的说话。
如果我们从前吸收的是正面积极的讯息,便能把正面积极的传给子女。不过,如果我们态度负面,便会同样把负面的讯息传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把形容子女「反叛」改为「有主见」,便会带引我们正面一点看待子女不合作的情况。此外,家长应留意管教时不要单单责骂,例如当小朋友们争玩具时,请不要说:「如果玩到要争,便不要玩了!」倒不如说:「既然大家都想玩,玩具又只得一个,不如大家想个办法,如何令大家都有得玩?」继而按小朋友的年龄提供可行的方按。
孩童如镜子 反照家长行为
总括而言,家长可以先从改变自己心态开始,然后找出一些习惯性而又负面的管教语句而加以纠正。家长更宜多观察子女跟别人相处,他们有时也会像镜子般反照家长的行为表现。
作者:香港注册社工陈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