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讯通: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3)
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3)
左边一队身着黄色制服的小萝莉,右边一队背着红色书包的小正太,后面还有一队小朋友一排排站好,每个人都用小手抓着前面同学的书包带……这样可爱的场面是家住深圳、在香港上班的陈先生每天都能看到的。
“这场面出现在早上7点的深圳口岸……一想到这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每天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坐车过关长途跋涉才能上幼儿园,内心不禁涌上一阵感慨。”陈先生如是说。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9月起,每天往返深港两地的跨境幼童人数已超过1.7万。
4岁的男孩洋洋就是这日益壮大的特殊群体中的一员。他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要起床,然后匆匆奔赴深圳罗湖口岸通关。
洋洋在香港屯门地区的一所非牟利性幼儿园就读。虽然班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深圳,但老师授课时使用的是粤英双语。洋洋的妈妈林女士说,从幼儿园起就让儿子熟悉粤语,正好可以为他以后跨境就读香港小学打好基础。
在选择幼儿园时,林女士的选项并不多。“考虑到每天孩子需要过关上学,我们报名的三家幼儿园都位于屯门地区。”
屯门、上水和粉岭是香港北区距离深圳口岸比较近的三个地区。据了解,在这些地区,幼儿园里几乎近半数的学生来自内地。
但对于内地家长热捧的北区幼儿园,有些香港父母有自己的立场。家住九龙塘地区的陈太太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很多家长感觉跨境生太多会影响幼稚园的声誉。”也有一些香港北区的家长抱怨,本地区幼儿园学位紧张,只能送孩子去沙田、港岛等更远一点的地区入学。
林女士向记者透露,如今香港北区很多幼儿园都对跨境生的数量进行着隐性控制。“在幼儿园的报名表上,需要提供孩子的居住地。同时,幼儿园面试的时候也会刻意安排粤语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