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讯通:消委會:油價加多減少 定價高度一致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國際原油價格近月大跌,本地車用燃油價卻持續高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消費者委員會昨日公布研究發現,過去七年本地汽油價格「加多減少」,而且定價「高度一致」。五大龍頭油公司的牌價,在今年首季有超過90%時間相同,為歷年新高。消委會稱,參考競爭法,油公司之間未必構成合謀定價,但互相參考可造成「平衡定價」,期望政府加強披露燃油市場進口價格,讓社會監督市場,長遠再就燃油市場進行政策研究。
消委會研究分析2013至2020年首季期間,國際布蘭特原油價格、本港汽油進口價、汽油牌價這三組價格的變幅,發現在今年三月,布蘭特原油價格、進口價分別跌至每公升1.68元及2.71元,重返2016年初水平,但同期稅前汽油牌價高企於每公升11.15元,未見回落跡象,較2016年初的7.9元高出超過3元,三者之間差距幅度也不斷擴大。
消委會研究並發現,本港油價未見「加快減慢」,但存在「加多減少」現象。在這七年間,若將汽油牌價和布蘭特原油價格累積增減作比較,每公升牌價在減價時「少減」2.4元,加價時「加多」1.99元;若與進口價累積增減作比較,每公升牌價在減價時「少減」0.68元,加價時「加多」3.09元。
未必構成合謀定價
研究並發現,五間油公司的牌價高度一致,過去七年,除了2015、2016及2018年外,其餘四年汽油牌價相同的日數比例呈上升趨勢,2019年有86.8%日子油價一致,較2018年的72.3%增加14%,今年首季更高達92.3%日子油價一致,七年來最高。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稱,根據競爭法,不同公司的產品有相同價格,未必構成合謀定價,但油公司間互相參考,容易出現價格一致性,可造成「平衡定價」,她認為需深入研究,競委會應獲賦權取得應有資訊作研究。
消委會副主席鄺祖盛稱,經濟回落下,高油價進一步加重市民負擔。就本港油價與新加坡離岸價(即普氏平均價MOPS)掛鈎,惟MOPS屬於非公開資訊,他認為油公司作為跨國企業,應提高資訊透明度,以釋除公眾質疑。
消委會期望,政府應加強披露燃油市場進口價資料,讓公眾監督市場走勢。長遠政府應再次就燃油市場作政策研究,檢視利弊和作出規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消委會委員周浩鼎表示,過去曾多次在消委會會議上指出,環境局擁有本地油公司從外地入口油價的詳細資料,有責任向競委會提供適切協助。他批評環境局一直無積極配合競委會展開調查,而油價加快減慢的情況亦未有改善。他並要求環境局,積極督導引入更多油產品如RON 95,供消費者選擇,帶來競爭。
注釋:本來轉載自大公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