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讯通:倉鼠實驗 證戴口罩感染率大減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以倉鼠做實驗,結果證實,即使不幸受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毒數量較少,病情也輕微,可以換取時間服藥,降低嚴重併發症機會和死亡率。實驗又證實,口罩可把非接觸傳播新冠病毒的感染率由約七成減至低於兩成。袁國勇強調,相信包括政府的「銅芯抗疫口罩」在內,各種口罩的防病毒功效差別不會大。大公報記者馮錫雄
研究團隊利用金黃敘利亞倉鼠做實驗,實驗包括多方面,先研究口罩阻擋播毒的能力,以及有沒有口罩存在下,倉鼠的病情分別。在病情方面,團隊把兩組被傳染的倉鼠解剖發現,在有口罩情況下,比沒有口罩的感染群組較遲受感染;肺和氣管受損情況也相對輕微。
銅芯口罩防疫效果一樣
就口罩阻擋播毒能力方面,團隊先在一個環境的兩端,分別放上已感染新冠病毒倉鼠和健康的倉鼠,中間放風扇,把空氣由受感染倉鼠所在的籠,單向吹到健康倉鼠的籠。研究分三組,當中發現有口罩存在下,感染機率由沒有口罩的約七成跌至低於兩成(見表)。實驗反駁了外國認為戴口罩無用的說法。
袁國勇指出,戴口罩不只能減低感染機會,就算不幸中招,患者體內病毒數量亦會較少,只要及早接受檢測,接受治療,可以換取時間給予抗病毒藥物,死亡率一定較低。袁國勇又補充,研究只採用市面常見的ASTM Level 1(第一級別)外科口罩,就算採用政府免費派發的「銅芯抗疫口罩」做實驗,效果可能有少許不同,但相信分別不大。
他建議市民在天氣炎熱時,以及在空氣流通的室外,人與人之間沒有緊密接觸的情況下可暫時脫下口罩,但在室內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便應戴上。至於卡拉OK和派對場所能否重開,他認為要先做好防疫功夫,例如要戴口罩唱卡拉OK、教會活動不派聖餐、泳池增加氯氣濃度等。
注釋:本來轉載自大公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